浅析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时间:2020-08-22 07:35:05
摘要以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为主线,结合学生自身实际与学校教育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以探索中职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看法。
一、物流企业需求、中职学校教育与学生自身三者之珠海到乌兰察布物流间的矛盾分析
通过走访物流企业和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物流企业需求、中职学校教育与学生自身三者之间主要存在四大矛盾,分别体现在岗位认知、技能实训、素质提升和人才定位上。
(一)矛盾一:岗位认知――学生不清楚企业的岗位特征
从表一和表二可以得出,对于物流企业适合中职生的岗位需求和岗位特征,学生不能清楚认识。
调查一:企业:贵公司适合中职生的就业岗位有哪些?(见表一)
调查二:学生:你是否清楚今后将要从事的岗位?(见表二)
(二)矛盾二:技能实训――学生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校的模拟实训课只能训练单项的操作技能,而不能解决企业实际岗位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调查三:企业:贵公司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技能?
通过调查和访谈,相对于诸如:货物分拣、盘点、整仓、打包、叉车堆码、物流软件操作等单项技能,企业更注重的是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拥有安全作业意识。由于物流服务需求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企业经常要面临附加业务和临时应急任务,如何在资源、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处理好异常情况对于一个物流企业的员工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由于物流作业中广州到大连物流涉及的装深圳到白城物流卸搬运、机械化设备较多,如何在工作中保证人员和货物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调查四:学生:学校实训的现状是怎样?
除顶岗实训以外,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只能通过学校的模拟物流实验室进行各种操作,如物品出入库、盘点、堆码、打包、打印条码、叉车作业、物流信息管理等单项技能的模拟训练。
(三)矛盾三:素质提升――学生不能达到企业的职业标准
由表三和表四可见,学校应增设职业素质课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为学生在未来的求职中增加价值。调查五:企业:贵公司对学生各种素质的重视程度?(因素最高分为10分)(见表三)
调查五:学生:学校开设职业素质课程有哪些?(见表四)
二、对中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专业建设――分方向、定岗位
针对企业与学生在岗位认知上的矛盾,为了使学生能清楚认识企业的岗位特征,我们建议在专业建设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在高二年级进行分方向、定岗位。将物流专业分成为运输、仓储、货代、生产、客户、物流信息等六大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设置相关的岗位群,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清楚地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岗位定位。(见表五)
(二)实训教学――从模拟到融合
针对企业与学生在技能实训上的矛盾,为了使学生在校实训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我们建议在实训教学上,实现从学校传统的模拟物流实验室到校企融合型教学工厂的跨越式转变。所谓教学工厂,即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学生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在各种按照工厂实际工作环境建造的专业教室中学习,学生通过生产,学习实际应用技能。(两者的比较见表八)
(三)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课、增值课
针对企业与学生在素质培养上的矛盾,为了使学生素质上能达到企业的职业标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敬业忠诚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我们建议在课程体系上,在现有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上,增加职业增值课模块,使学生在有文化、有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再增值,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人才。(具体模块课程见表七)
三、就业指导――有目标、有规划、分阶段
针对企业与学生在人才定位上的矛盾,为了使学生的期望能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更好地引导学生就业择业,我们建议在就业指导上,应当有目标有规划分阶段地进行。(具体目标和阶段见表八)